李有棻

太子少保
李有[fēn](1842年~1907年),二十二岁时,考取拔贡(即每十二年各府取二名,各县取一名,贡入国子监学习的秀才)。次年,通过朝考,官内阁中书,充任玉碟馆(修[zuǎn]皇族族诺的专门机构)誊录。积四年之劳,以知府分发湖南候补。候补期间,管理过督审局,提调过厘金局,才试署(代理)沅州府。接着调湖北襄阳府,改安陆府,升武昌府。以后逐级上升,先后做过广东高廉钦兵备道的道员陕西按察使,布政使,护理陕西巡抚,江宁布政使,护理两江总督,最后做江西铁路大臣。头品顶戴,赠太子少保(俗称宫保)。

人物生平

李有棻器宇英毅,少有大志,初受李有棠的影响,讲求经世之学,通训[],习宋儒程、朱之书,精研义理,博搜掌故,以资印证。尤以能文,名噪一时。在京服官,结交海内外英俊,探索治国治民之长策,其议论丰采,往往倾动京师。
李有棻洞明世事,才干练达。他在湖南候补时,巡抚派他管理督审局。局中积压下来的案卷有如山积。他一到,就一一审阅,然后先就其中大案.要案,分辨真伪,查核实情;作出决断后,杜绝关说,严惩豪强,伸雪冤屈。每一判出,就是有经验的吏员也都佩服。不久,案卷空了,牢狱也空了。巡抚了解了他的才能,又派他提调厘金局,这又是一个难剃的头。他到局不久就摸清了症结之所在,原来在这个局内,绅权过重了,绅重则民轻,一切积弊皆由此而生。厘金局本是向人民征收商业税的机构,应该是盈利很大的,可是这里却年年亏欠很大。于是他为委员和士绅划清权责,士绅专管款项的收发,委员则专管监督和考查士绅,这么一来,委员和士绅便不再头足倒置了。在此基础上,再厘订章程,剔除弊端。实行后,上下称便,盈利很大,四年中总共上缴了白银近百万两。取得了这些成绩,上官知道了他的才于,即派他试守沅州[yuán]州风气闭塞,民风强悍,号称难治。李有棻到任后,了解了最严重的问题有二,一是用小钱,二是打械斗。于是他严禁私铸铜钱(即小钱),聚众械斗。又公布发展生产,提倡教育的作法,命令所属各县坚决执行。更在府署前挂一面铜锣,允许随便什么人来敲锣投诉,锣声一响,他就立即升堂,当堂作出判决。只几个月,沅州便治好了。
总督调他去湖北襄阳府正式做知府。走到半路,又檄调他去安陆府。因为安陆正在修筑长达数百里的河堤,关系涢水两岸各州县的利害甚巨,而官吏侵渔,与民众以及彼此之间发生激烈冲突,前任知府由于处理不当,已经得罪免去,故调他前去处置。他立即在沿途微服访问,尽知劣绅恶吏狼狈为奸的情状,一上任就严惩一批首恶;又选正派的士绅分段管理,责以三汛防守,冬夏加高培厚堤基,并免除了各县的亩捐。于是几十年的积弊在短短的几个月内便得到了清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