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酮饮食-抖音百科
生酮饮食(英语:ketogenic diet)字面意思是“会产生酮体的饮食”,是指一种高脂肪、适量蛋白质、极低碳水化合物的配方饮食。这种饮食的特色是食用极少量的碳水化合物,强迫身体燃烧脂肪而非碳水化合物,进而产生酮体。[1][3] 在生酮饮食中,三大物质中的热源占比最高为脂肪,占到总热量的70%~80%;其次为蛋白质,大约每公斤1克蛋白质的量;碳水化合物最低,每日的碳水化合物摄入通常小于50克甚至更低。生酮饮食之所以被称为“生酮”,是因为人体在饥饿状态下,会从葡萄糖供能模式转换到酮体供能模式。酮体是β-羟丁酸、乙酰乙酸和丙酮三种物质的统称,都是脂肪代谢的中间产物。当极度限制膳食中的碳水化合物而提供大量的脂肪时,血液中的葡萄糖很快会被用完,之后会开始动用储备的能量糖原,储存在肝脏中的糖原可以为全身提供能量,但是糖原也会耗竭,胰岛素分泌会明显下降。这时身体会从主要利用葡萄糖供能的状态转换成主要利用脂肪酸供能的状态。脂肪酸代谢的中间产物就是酮体,酮体可以通过血脑屏障进入中枢神经系统为大脑提供能量。需要注意的是,过多的蛋白质摄入会促进氨基酸转化成葡萄糖,从而阻止酮体的形成,所以生酮饮食也会限制蛋白质的摄入。[1] 控制饮食是最古老和最常见的医疗形式之一,古希腊的医生通过改变患者的饮食来治疗包括癫痫在内的疾病[5][6]。大约公元前350年,希波克拉底(Hippocrates)的一篇早期论文On the Sacred Disease提到了采用控制饮食的方式来治疗包括癫痫在内的疾病。[5][6]1911年,巴黎医生格尔帕(Guelpa)和玛丽(Marie)记录了现代第一次将饥饿作为抗癫痫治疗的报告[2][7]。之后,密歇根州巴特尔克里克的骨科医师休伊·威廉·康克林(Hugh William Conklin)开始通过建议禁食来治疗他的癫痫患者,并获得成效[8]。1921年,梅奥诊所(Mayo Clinic)的罗素·莫尔斯·怀尔德(Russell Morse Wilder)博士以罗林·特纳·伍德亚特(Rollin Turner Woodyatt)的一篇关于饮食调整和糖尿病的评论文章创造了“生酮饮食”(ketogenic diet)一词[8][9]。 临床试验和许多尝试的人都显示生酮饮食减肥效果很好,同时对于血糖、胰岛素敏感性、血脂等一些代谢指标也有很好的调节作用。[1]另外,生酮饮食比较极端,容易导致一些营养素缺乏,常见的乏力、便秘等副作用也让生酮饮食很难坚持下去,同时容易产生酮症酸中毒、肾结石等副作用。[10] 定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