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承信

仕晋至太师
杨承信,字守真,五代十国北宋初将领,祖先为沙陀部人。他是后晋太师、寿王杨光远的第二子。杨承信因父荫而入仕,曾任义武军节院使兰州刺史,后历任宣武军、平卢军二军牙校。[1][2][3]
后晋开运初年,杨光远在青州发动叛乱,晋出帝派遣李守贞等人讨伐。[4]杨承信的兄长杨承勋劫持杨光远投降,青州平定后,杨光远被杀。杨承信与弟杨承祚请求死罪,晋出帝赦免并任命杨承信为右羽林将军,杨承[zuò]为右骁卫将军
杨光远曾归顺契丹求援,但契丹军未至,杨光远又投降。契丹再次侵犯,杨承勋当时任郑州防御使,被晋出帝召回数落罪行并杀死。杨承信继任父职,任平卢军节度使后汉时期,杨承信历任安州鄜州二州节度使,累加为检校太师
后周广顺初年,杨承信被加封为同平章事。诸将西讨北汉刘崇,杨承信上表请求参加出征。周太祖郭威以郊祀恩赐加开府阶,封杞国公周世宗即位,进封韩国公。显德初年,杨承信参与征南唐淮南,任[háo]州攻城副都部署,后任寿州北[zhài]都部署兼知行府事。寿州平定后,杨承信因战功晋升为忠正军节度使、同平章事。当时寿州州治迁至下蔡,杨承信扩建城池,并派遣监军薛友柔在庐州北打败唐军周恭帝即位,进封鲁国公
宋朝初年,杨承信加兼侍中,入朝参与征讨李筠宋太祖命他为泽州西面都部署,平定李筠后改镇河中。干德元年(963年),杨承信进封赵国公干德二年(964年),杨承信卒,时年四十四岁,赠中书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