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阳郴

五代十国时期南唐狮山居士
欧阳郴,字可封又字克章号狮山居士。

人物介绍

嗣子欧阳偃身世:嫡父黄仁颖(900年农历3月15日-962年农历12月25日后唐状元)——[xiàng]公次子;唐朝御史黄滔仲孙,字福佑别仁达,号潘湖翁,五代泉州晋江潘湖人。
南唐福建晋江潘湖欧[cuò]人,欧阳詹嫡系曾孙,[xiè]嫡系季子,乃欧阳修曾祖父,南唐初泉郡乡贡进士,因官于吉州推官遂家而居焉。其养子欧阳偃本姓黄因年幼家贫,无力攻书,遂寄养于欧阳郴舅父家随母姓,墓在安福县城20里许葛山乡回陂村。其孙欧阳观则葬于永丰沙溪凤凰山,曾嗣孙欧阳修,江西庐陵人(今江西永丰县),一生四子。长子欧阳发、次子欧阳奕留在江西庐陵守墓,三子留在河南新郑,四子欧阳辨。唐开闽甲第欧阳詹、状元黄仁颖与血缘这种关系,是一脉相连,是一根永远扯不断的线,让他们紧紧地联在一起。欧阳氏族世代繁衍,叶荣枝茂,源远流长,饮水思源,他们不会忘记先祖唐开闽甲第欧阳詹、状元黄仁颖出生地在福建省晋江市池店镇潘湖村欧厝
中国福建(自1世闽越王勾践至55世讳世兴)若干支系中的一支:  1、勾践→2、鼠与→3、不寿→4、翁→5、[]→6、之侯→7、无疆→8、蹄(欧阳亭侯,受氏始祖)→9、恒→10朝→11完→12、东→13、谟→14、摇(《史记》称越东海王)→15、朱棣即涿郡太守(夫人乃楚春申君宰相黄歇之女)→16、[]→17、行密→18、冯→19、惠瑕→20、茱颜→21、仲思→22、士→23、[]→24、翘→25、纲(与复同辈)→26、举→27、迹→28、纯→29、建(哲学家,《晋书》有传)→30、崇文→31、成→32、晋→33、启明(太子洗马)→34、乾(东官校书)→35、焕→36、景达(欧阳修沙溪谱列为长沙始祖)→37、僧宝(荔浦县令)→38、頠(《陈书》有传)→39、纥(《陈书》有传)员(645-718年,世居湖南湘潭长沙欧厝(欧阳行周文集有载),纥弟,配徐氏)→40、询(557-641年,书法家,《唐书》有传)→41、通(625-691年,武则天天授初之宰相,《唐书》有传)从弟韶(626-710年,员子,由江西鄱阳(今波阳县)徙居潘湖福建欧阳氏总始祖)居福建晋江潘湖配王氏无出→42、幼咸(655-721年,通季子入承配陈氏)-43、素(672-746年,袭世爵配蔡氏)→44、征、衍(700-756年,唐温州长史配范氏无嗣琮季子昌入承)→45、昌(725-802年,字伯盛琮季子唐博罗县泉州通判配金华黄昌朝妹氏)→46、詹(756-800年承眷长沙,昌季子唐开闽甲第进士国子监四门助教)→47、[](795-844年,詹季子唐开成二年进士幕府参军)→48、澥(820-885年,秬子唐末会昌六年进士官韦中令学士)→49、郴(870-940年,澥季子,复、杰之弟兼承族伯欧阳托,长女适潘湖翁状元黄仁颖(900-962年端明殿内阁学士世居福建晋江潘湖欧厝吉州推官,后因官于吉州偕嗣子偃携眷遂居焉)→50、偃(925-1000年,郴嗣子,泉州南唐乡贡进士历官文理院工书南京通判与泉州开元寺高僧沙门文中郡经幢,后唐状元黄仁颖嫡子,葬于吉水县葛山乡迥陂村)→51、观(952-1010年,偃长子封梁国公道州判官葬于永丰沙溪凤凰山)\[](959-1037年,偃次子观弟)→52、嗣孙修(1007-1072年,江西永丰人,字永叔,号醉翁,又号六一居士北宋文学家太师中书令尚书令宋史》有传)→53、发(1040-1085年,修长子《宋史》有传)\裴(1047-1113年,修次子发弟)→54、宪(修孙裴子韶阳主簿)→55、兴世(修曾孙宪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