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錱

晚清湘军早期将领
[zhēn],一名珍,字璞山,早年号四愿居士,后又号养拙子、返璞山人,湖南湘乡县(今湖南省湘乡市)人。[1]王錱生于道光五年(1825年),为府学生员。受业罗泽南门下,深受器重。[2]
咸丰二年(1852年),王錱随罗泽南办团练,因镇压兴宁农民起义,[zhuó]同知直隶州。咸丰四年(1854年),与广西清军合力镇压胡有禄起义。2月,他率部进抵崇阳通城、羊楼司,与太平军接战,溃返岳州。太平军乘势包围,他狼犯弃城而遁,所部精锐被歼近千人,受削职处分,留营效力。咸丰六年(1856年),罗泽南被击杀,李续宾代领其众,王錱率军协助,遂进屯岳州,加按察使衔。此后2年,王錱于湘南、湘东一带镇压起义人民,以此起复原官,旋擢升知府道员,赏四品封典。[2][3]
咸丰六年(1857年),王錱奉命增援江西,于临江、水东、宁都广昌各地,相继杀死太平军将领多人。成为湘军悍将之一,人称王老虎。以功赐号“给什兰巴图鲁”。1857年7月底,王錱感热病发返回了乐安。8月初,王錱死于乐安行营,时年32岁。清廷追赠其布政使衔、骑都尉世职,赐谥“壮武”。著有《练勇[chú]言》《阵法新编》《尺一偶存》。[2][3]

人物简介

王錱,字璞山,湖南湘乡县人。湘中理 学家罗泽南之门生。从小有大志,十四岁时书于自家墙壁云:“置身万物之表,俯视一切,则理自明,气自壮,量自宏。凡生死祸福,皆所不计也。" 体貌清[],目光炯炯射人,声大而远,好为议论。同门侍坐,辞气湓[pén]涌,他人莫能置喙。泽南徐[shěn]曰:"璞山盍[hé]少休,让吾[chái]一开口乎。" 錱亦自笑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