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沙州归义军-抖音百科
唐武宗会昌二年(公元842年),吐蕃赞普郎达玛遇刺身亡,吐蕃陷入内乱,大中三年(公元849年),唐王朝趁机出兵收复秦、原、安乐三州及石门等七关,同年,吐蕃统治下的敦煌大都督[a]张议潮在河西走廊西端也发动了起义,收复了瓜、沙二州。大中四年(公元850年),张议潮攻克肃、甘二州,次年,又收复伊、西、兰、鄯[shàn]、河、岷、廓等州。大中五年(公元851年),张议潮献河西十一州图籍,唐王朝在沙州建立归义军,统领瓜沙十一州,并任命张议潮归义军节度使、十一州观察使。[3][4]咸通二年(公元861年)张议潮又收复凉州,咸通八年(公元867年),张议潮入长安任职,其侄张淮深代行节度使事,期间两度打败回鹘的入侵。唐朝末年,归义军第五代节度使张承奉建立西汉金山国,自称“金山白衣天子”。后梁乾化四年(公元914年),张议潮的外孙女婿曹议金取代张氏掌握大权,废金山国,恢复归义军称号。曹议金之后,归义军先后由曹元德、曹元深、曹元忠掌权,他们延续曹议金的做法,注意与周边民族政权修好,这一时期归义军稳定发展,在曹元忠时达到鼎盛。[2][5]曹元 忠去世后,归义军开始走向衰落,咸平五年(公元1002年),归义军再度与回鹘发生战争,归义军内部发生兵变,曹延禄与弟弟曹延瑞被族子曹宗寿胁迫自杀,曹宗寿掌握了归义军政权。曹宗寿掌权后,北宋以羁縻[mí]政策[b]对待归义军,归义军和辽朝开始通使。曹宗寿去世后,儿子曹贤顺即位,曹贤顺曾两次向宋进贡物品。景祐三年(公元1036年),归义军被西夏国王李元昊所灭,第八任节度使曹贤顺以千骑投降西夏。[4] 归义军的管辖范围前后有变化,张议潮时期管辖整个河西走廊及西域东部共十一州,张淮深时期辖河西五州,张氏末期到曹氏归义军时期所辖范围主要是瓜、沙二州。[6][7]在内政上,归义军的组织结构仿唐藩镇的体制,设置文武官吏和相应的文书、行政制度;[8]地方治理上重建与唐朝中原地区同样的州县乡里制度,恢复唐前期的户籍制度并制定新的赋税制度,采取两种不同的管理方法对待不同的少数民族。[9][10][11]在外交上,先后奉唐、后梁、后唐、后汉、后晋、后周、北宋等中原王朝为正朔,[4]与甘州回鹘、西州回鹘有战有和,与于阗、辽国等国友好往来。[12][13] 名称由来
唐宣宗大中五年(公元851年),张议潮收复甘、沙、西、兰等州后,向唐王朝进献瓜、沙、伊、西、甘、肃、兰、鄯、河、岷、廓等十一州图籍。同年十一月,唐朝在河西设置了一个新的方镇,名“归义军”,统领瓜沙十一州。因治所设在沙州(今甘肃敦煌),故称“沙州归义军”。[3][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