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敬宣

东晋末年将领
刘敬宣,(371年-415年),是东晋时期彭城(今天的江苏徐州)人,但他后来侨居在京口(今天的江苏镇江),字万寿,东晋末年将领。[1]
刘敬宣最初是王恭的前军参军。后来,他跟随父亲刘牢之四处征讨,立下战功。因此,刘敬宣被司马元显任命为从事中郎,也曾担任桓玄的谘议参军。然而,当司马元显失败之后,桓玄夺取了刘牢之的兵权。刘敬宣曾劝说父亲袭击桓玄,并自己返回京口迎接家属,但是,父亲却并未到来,最终刘牢之自杀。此后,刘敬宣与高雅之一起投奔了南燕。然而,他们后来图谋杀害慕容德的事情败露,只得逃亡到淮泗之间。当桓玄失败后,刘敬宣回到了京师,并被任命为晋陵太守。他在芍陂(今天的安徽寿县境内)击败了桓歆,又在湘州(治所在今天的湖南长沙)击败了桓亮安帝复位后,他被封为宣城内史,并兼任襄城太守。在义熙四年(408年),谯纵反叛,刘敬宣率领五千人前去讨伐蜀地的叛军,所到之处都取得了胜利。然而,当他进军到黄虎(今天的四川绵阳附近)时,与谯道福对峙了六十多天,最终因为粮食耗尽且遭遇疫病而被迫撤退。回来后,他因此被弹劾并免去了官职。后来,当刘裕讨伐慕容超时,刘敬宣担任了中军谘议参军。之后,他又被升任为安丰太守、梁国内史。当卢循逼近京师时,他屯军在北郊进行抵抗。后来,刘敬宣陆续被升任为青、冀二州刺史,并镇守广固(今天的山东青州西北)。然而,他最终被自己的部将所杀害。[1]

人物生平

将门之子

刘敬宣,隆安二年(398年),青[yǎn]二州刺史王恭以讨伐司马尚之兄弟之名起兵,时任王恭司马的刘牢之因为王恭只以一般将领看待他而深感不满。司马元显于是派了高素策反刘牢之,并许以王恭的职位授予刘牢之。刘牢之当时就询问刘敬宣意见,刘敬宣就说:“朝廷虽然没有周成王周康王时那样好,但亦不像周幽王周厉王时那样差;而王恭现在恃著其军队,欺罔蔑视王室,大人你与他并非骨肉之亲,也没君臣之义,一起做事时交流亦少,喜好志向亦都不相同,现在讨伐他,又何须顾虑情义上的问题呀!”刘牢之于是决意叛变。及后王恭刘牢之率帐下督颜廷担任前锋,而刘牢之走到竹里就斩杀颜延,归降朝廷,并命刘敬宣及高雅之率军袭击王恭。当时王恭正在阅兵,刘敬宣突然袭击令王恭部众溃败,而高雅之亦已关上城门,王恭于是出逃,最终被捕处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