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启丰

清朝时期的官员、学者
彭启丰(1701年-1784年),字翰文,号芝庭,又号香山老人,江南长洲(今苏州)人,清朝官吏。他在16岁时入官学读书,好学上进。[1]雍正五年(1727年)会试第一,殿试时,列为一甲三名,世宗亲拔为第一。[2]他历任官翰林院修撰、侍讲、左佥都御史浙江学政刑部侍郎吏部侍郎兵部尚书等职位,为官40年,以谨慎著称。他曾请求辞官,为了奉养母亲,在家中辟园亭,植花竹,拥书万卷,乾隆帝曾赐匾额慈竹春晖”。晚年主讲于紫阳书院,乾隆三十七年(1772年)清廷开馆编[zuǎn]四库全书》,江苏省在紫阳书院设书局,分派官员登记造册,由他总理其事。[3]他的子女也献书于四库馆数种。他工于书法,善于绘画,又能诗文,有《芝庭先生集》。[4]他的藏书印有“南圃”、“芝庭”、“蓬莱第一峰”、“经筵讲官”等。彭启丰是清代大臣、学者,状元出身,以谨慎著称,晚年主讲于紫阳书院,对《四库全书》的编纂做出了重要贡献。[5]

人物生平

彭启丰,字翰文,号芝庭,晚号香山老人。江苏长洲(今苏州)人。16岁入官学读书,好学上进。雍正五年(1727)会试第一,殿试时,列为一甲三名,世宗亲拔为第一。官翰林院修撰,乾隆年间历官侍讲、左佥都御史浙江学政刑部侍郎吏部侍郎兵部尚书。为官40年,以谨慎著称。为了奉养母亲,曾请求辞官;在家中辟园亭,植花竹,拥书万卷,乾隆帝曾赐匾额慈竹春晖”。主讲于紫阳书院,乾隆三十七年(1772)清廷开馆编纂《四库全书》,广征天下藏书家秘本,江苏省在紫阳书院设书局,分派官员登记造册,由他总理其事。其子亦献书于四库馆数种。所藏书印有“南圃”、“芝庭”、“蓬莱第一峰”、“经筵讲官”等。工于书法,善于绘画,又能诗文,著有《芝庭先生集》、《芝庭诗文集》。

史籍记载

乾隆六年,充江西乡试副考官,再迁左佥都御史。疏言:“臣驿路经宿州,宿州方被水,蒙恩赈恤。知州许朝栋任甲长胥吏索费,饥民户籍登记不以实。凤阳知府[]健不亲诣察[]。”下两江总督那苏图严察。七年,迁通政使,督浙江学政。三迁刑部侍郎,疏言:“浙省吏民占官湖为田,馀杭南湖发源天目,下注苕溪,溉杭、嘉、湖三郡。自巡抚朱轼濬治,今已沙淤。其他会稽、馀姚使钱。杭、嘉、湖运丁有漕截,而州县无漕费,石米私加一二升至五六升,请敕如江南例,石米收钱二十四,为州县修仓铺垫费,而禁其浮收。浙江额设均平夫银供差徭,差简可以敷用,差繁每苦赔垫,本省官吏来往,任意多索,请敕部按官吏尊卑、差役繁简,定人夫名额,俾为成例。浙省黄岩、太平地多斥卤,民家稍有馀盐,兵弁藉以婪索。婪索不遂,指为私盐,甚或以数家数人之盐合并诬报,请敕文武大臣申禁。”下部议行。寻以忧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