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水陆庵-抖音百科
水陆庵,又名蓝渚庵,是皇家寺院悟真寺其中的一部分,为六朝名刹。[1]地处西安东南40公里,距蓝田县城10公里。紧邻312国道与关中环线,南依秦岭,北临灞河,位于普化镇的终南山下。[7]水陆庵本是悟真寺下寺北普陀蓝渚庵内的水陆殿,因坐落于蓝水的河心岛上、故名水陆庵。是中国佛教八宗之一净土宗的发源地。[1][2][3][6] 悟真寺水陆庵创建于隋开皇年间(公元581年-公元600年),是举行“水陆大斋”“水陆道场”的重要场所。[1][3]由唐朝开国元勋尉迟敬德奉旨修建,由唐朝最著名的雕塑家杨惠之到水陆庵雕塑神像。[9]唐时这里已经佛寺林立,香火旺盛,有南北普陀之分,常住僧达千人以上。悟真寺是佛教净土宗的发祥地,是一座著名的皇家寺院。净土宗二祖善导大师和净业大师曾在此开坛讲经。其后,净土宗的高僧法成、慧远、慧超等都曾先后在此长时间居住。[2][1][3]诗人白居易、王维、杜甫等许多文人墨客在这里都留下了著名诗篇。唐末因战乱,诸寺遭兵燹,寺院渐趋荒芜。明代,秦藩王朱怀埢喜爱这里的山水,奉水陆殿为家祠佛堂[8],于嘉靖四十二年(1563年)动工,大兴土木,重修庙宇,至隆庆元年(1567年)竣工,历时5年。同时,聘用山西能工巧匠“佛像士山西匠人作像人乔仲超”等,精雕细绘,重塑壁塑。[2][1][3]水陆殿盛于隋唐,败落于唐末兵火。[11][3][8]此后水陆庵屡遭损毁,清道光二年(1822年)和民国9年(1920年)先后两次对水陆庵进行了大规模整修。“文革”期间,红卫兵曾闯至庵前欲捣毁壁塑,因有驻军保护,得以幸免。新中国成立后又在八十年代按照明代建筑原貌对其进行了全面维修。[2][3][13] 水陆庵被喻为“壁塑瑰宝”,有“天下第一彩色连环壁塑”之称。[11][14]是陕西省最完整的明代壁塑群。[5]具有极高的艺术、历史和佛教研究价值。[15]水陆庵从唐至今已千余年,作为一座保存完整的艺术宝库,它为研究我国民族雕塑、绘画、建筑、宗教等方面的艺术和历史提供了宝贵的资料,为创造社会主义新文化提供了借鉴,也促进了中外文化的交流。海外游客赞誉水陆庵为“中国第二敦煌”“东方雕塑陈列馆”,建筑界的大家们从水陆庵壁塑建筑物中,引发了开发一流古建筑的兴趣。音乐艺术家从诸多罗汉吹弹是乐器中,领略了唐代宫廷音乐的韵律。而泥塑艺术家更是将水陆庵泥塑奉为珍贵的泥塑楷模,不断地从中汲取营养,而佛教界更把水陆庵作为浮屠福地,顶礼膜拜,日本净土宗就曾万里迢迢从日本到西安蓝田水陆庵认祖归宗。[1] 2001年,水陆庵被列入中德合作开展的文物保护科技合作项目,主要对彩绘保护、墙体空鼓、裂缝等问题进行研究。[16]2003年2月至2007年5月,由陕西省文物局监督领导,美国西北大学、西安文物保护修复中心共同开展了"三维扫描及数字化图像制作技术蓝田水陆庵应用研究"项目。[16][4]1956年水陆庵被陕西省政府公布为第一批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6年被国务院列入第四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7][12]